根据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关于党建工作总体部署,为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育人成才先锋”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xml:namespace>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1.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师生员工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实现“体制顺畅、班子坚强、组织健全、制度民主、作用明显、特色鲜明”的党建创新工程总目标,为打造特色大学、建设幸福师院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与组织保障。
2.工作目标
——提高党员素质,创先争优有新成效。广大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牢固,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促进组织发展,组织生机活力有新增强。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富有成效,政治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监督保证作用更加突出,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健全党内民主,民主管理水平有新提高。党委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有效落实,基层党内民主实现形式更加丰富,党员民主权力得到切实保障。
——密切党群关系,组织关怀机制有新开拓。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变,“服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进步、服务师生员工”制度有效落实,惠民服务氛围更加浓厚,组织关怀机制进一步健全,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深化凝聚工程,和谐校园建设有新风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确立,在谋划工作、制定政策时更加贴近基层、符合师生的意愿,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得到师生认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进一步和谐。
二、主要任务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强化理论武装工作。把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首要任务,贯穿于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和广大师生的思想教育中。制定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建好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这一重要平台,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6次,时间不少于12天。采用专题研讨、辅导报告、在线学习、成果交流等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建立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制定《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和《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和量化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组织调训、联合培训等资源,实现中层干部每5年参加培训的时间累计3个月以上要求,努力使中层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
(3)重视师生党员教育培训。贯彻中共中央《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精神,修订完善学校《党校工作条例》,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党校的作用,大力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根据师生党员的特点按需施教,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并重,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4)深化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发挥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会作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立项研究、成果评审、论坛交流等形式,探讨并解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2.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深入开展“育人成才先锋”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五个好”、“五带头”要求,重点开展好学校提出的四项主题实践活动,把开展活动与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基层亮点,总结先进经验,做好典型宣传;开展好学校两年一次的教职工“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及每年一次的学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评比活动,形成创先进、争优秀、树典型的良好氛围。
(2)扎实推进支部“凝聚力工程”。以“凝心聚力促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党支部“凝聚力工程”。通过支部建设“五落实”,落实“三会一课”、党员组织生活等制度,抓好基础规范;通过作用发挥“五做好”,凝聚师生力量,抓好基层发展。各党支部要把常规工作做“实”,重点工作做“强”,特色工作做“亮”,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
(3)广泛开展师生支部共建联创。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开展师生支部“两个一对一”活动,通过教师党支部结对学生党支部、教师党员结对困难学生,倡导教师党员“四导工程”,做大学生思想的先导、成才的向导、实践的指导、就业的引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茁壮成长,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党员在育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全面构建有效的服务师生工作网络。借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推行党员服务师生承诺制,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加强思想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深入细致地做好化解矛盾、解决困难、疏导情绪、增强信心的工作。健全完善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困难党员和师生等制度。
3.贯彻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1)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设置基层党组织,学院教工支部要设在学科、研究所、实验室、系等教学科研一线部门,探索建立与学科专业方向、学科团队等相对应的党支部;学生支部要着眼于支部组织的稳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一般按专业或班级设置。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教工支部要有效参与涉及本单位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类重大事项决策,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学生支部要充分发挥在促进成长成才、引领团结学生、塑造学风校风、维护校园稳定中的作用。
(2)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重视党员发展、教育、培养和管理。重视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制订《2011-2013年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规划》,优化学生党员结构,处理好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本科学生党员比例总体保持在15%左右。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严格执行发展党员“推优制”、入党前公开答辩制、“公示制”和“票决制”等,重视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着力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选拔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业务能力过硬、群众威信高的同志担任总支书记;把办事公道,善于联系群众,热心党务工作的同志选配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要按照“提高素质、增加数量、充实一线、落实待遇”的要求,加强专兼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党务和思政工作者激励机制,有计划地选派参加进修培训,把一些素质高、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党务和思政干部培养成为领导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
4.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党建制度机制创新
(1)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创新。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指导实践,用实践创新推进制度创新。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贯彻实施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具有我校党建工作特色的制度体系。
(2)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加强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制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办法》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完善考“德”的具体要求,突出实绩考核,提高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特色兴校的能力。坚持党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增强人才资源配置的机制活力。
(3)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认真实行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建立中层干部廉政档案,完善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及收入申报制度,加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挥民主党派、特邀监察员的监督作用,完善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强新校区建设中的廉政监督,开展廉政文化进工程等活动。
5.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1)落实党代表任期制。认真贯彻学校《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落实党代表列席党委会办法等,积极探索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健全党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充分吸收党代表的意见建议。做好党代表联络工作,切实为他们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2)推进完善党内直接选举。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科学总结各党总支、支部“公推直选”经验,注重真实反映党员的意愿,完善选举办法和程序,创新直选的方式方法,丰富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进一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公信度;处理好选举与委任的关系,规范委任与选举工作的有关制度。
(3)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落实具体措施,保障师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完善党务公开制度体系,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抓好党务公开的环节,创新党务公开形式,扩大党务公开范围,提高党务公开质量。
6.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1)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围绕全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形成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完善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机制,健全大学生导师制,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创新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活动载体。注重党建和思政工作载体创新,有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开展党团、师生“互动、互学、互助”活动,形成党建引领团建、党团共建的良好局面;落实学生党员的示范岗、责任区建设,自觉接受广大同学监督;推广学生“党建活动月”经验,扩大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开展“树形象、促学风、讲文明”活动,积极探索党员在促进优良学风、引领公寓文明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团支部网上博客”、QQ群等,开展“我与党代表面对面”、“青年交流日”等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团组织。
(3)提高统战、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统战、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统战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挥各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作用,实施定期向党外代表人士通报有关情况、征求党外人士意见等制度。健全和完善两级教代会制度,完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教代会审议讨论制度,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共青团和学生会的工作水平,加强团组织在班级、公寓和社团中的建设,健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全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委职能部门、各党总支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党委职能部门负责党建创新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党总支工作考核评价。各党总支、直支负责人是党建创新工程的第一责任人,要精心组织、指导检查、重在落实。
2.统筹兼顾,注重结合。党建创新工程是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融入到广大师生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去,注意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做到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长效机制的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与全面实施“四项计划”“四大工程”、与创先争优活动等结合起来。
3.典型宣传,强化保障。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党员的积极性,及时总结交流好做法、好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确保校院两级党建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加大党建创新工程的经费投入,加强校院两级党校、党员之家、党建网站、教育实践基地等阵地建设。